《柳州市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一、政策编制的背景
为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和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谋划部署,根据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相关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柳州市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二、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其他有关会议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精神,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而推动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
二是原《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柳州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柳政发〔2005〕19号)等支持制造业相关的政策文件,已不适应当前产业发展情况,我市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个三年行动,急需出台相关支持措施。
三、主要框架和内容
《措施》主要从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建金融支撑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共18条措施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体如下:
第一条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主要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设立科技计划项目专项按一定标准给予资助,支持制造业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开展相关领域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等。
第二条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主要是对优质项目按一定标准予以资金补助,并对完成投资达到一定额度的重点工业项目给予激励。
第三条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对数字化项目按一定标准予以资金补助,并对达到一定门槛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支持。
第四条为支持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主要是对制造业企业自主设计、合作设计、购买设计的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并支持开展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活动。
第五条为支持企业节能降碳,主要是按节能量、减排量等因素给予企业激励,持续推动钢铁等重点能耗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第六条为鼓励更多产业基金投向制造业,主要是鼓励国有资本参与产业基金,吸引耐心资本、长期资金向我市制造业领域汇聚,配套财政资金向产业基金注资,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我市制造业领域。
第七条为加快设立“柳州工业贷”,主要是设立“桂惠贷—柳州工业贷”区域特色产品,争取自治区与市级财政按1:1配套贴息,支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品牌培育、智改数转、开拓市场等。
第八条为加大制造业融资担保力度,主要是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风险补偿金,按一定标准给予担保风险补偿。并根据财力水平,对符合条件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予以增资及代偿补偿,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能力。
第九条为扩大中小工业企业应急周转资金规模,主要是加大应急周转资金池、提升应急周转资金支持范围和提高额度上限,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转贷支持力度。
第十条为支持企业增产增效,主要是鼓励有订单、有市场的企业扩大生产,支持企业增加用工、采购生产物料、降低物流成本和加强安全生产等。《柳州市2025年一季度推动工业稳增长政策措施》为本条措施的具体落实。
第十一条为支持企业上台阶,主要是推动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上台阶,对工业企业年度生产规模首次突破一定台阶的分类给予资金激励。
第十二条为支持企业梯度发展,主要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对获得自治区或国家级认定的分档次给予一定激励,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给予支持。
第十三条为支持县域工业上台阶,主要是对成效先进县、区(新区)在政策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并安排专项激励资金由先进县、区(新区)用于辖区产业发展。
第十四条为支持解决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是以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周转资金、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支持资金等形式,加快解决工业项目供地、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十五条为支持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集聚,主要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预申报,建立制造业人才认定“绿色通道”,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以及设立高水平工程师培育项目等。
第十六条为支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是支持建设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后市场服务中心,以及试验(概念)验证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试验证平台、联合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第十七条为支持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主要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信用与融资指导等相关服务,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培训和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
第十八条为支持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能力,主要是支持柳州市对外开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打造柳州对外开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柳州对外开放综合服务能力。
我市此前出台政策措施与本措施不一致的,按本措施执行。
联系人:韦稷,联系电话:0772-282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