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柳州工业发展史!柳州获评2处广西 工业遗产认定

  发布日期: 2025-08-14 15:26   

近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二批广西工业遗产认定名单,我市柳州拖拉机厂和原柳州机械厂招待所获评第二批广西工业遗产,推动我市工业文化传承发展。工业遗产承载了我市经济变迁的集体记忆,见证了我市工业历史发展,维系了工业文明脉络。

柳州拖拉机厂

见证从红河牌拖拉机到国民神车的变迁!

(初期拖拉机生产线)

柳州拖拉机厂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农业机械化而建立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主要生产手扶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产品曾畅销全国,尤其在南方农村地区占有较大市场。19661月,拖拉机通过国家鉴定,柳州动力机械厂正式改名为柳州拖拉机厂,转型生产红河牌丰收37型轮式拖拉机,进入拖拉机时代。70年代中期,以每年递增40%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年产达5000辆,从一个地方性的小拖拉机厂,一跃成为全国8大拖拉机厂之一。[1]

红河牌拖拉机:在没有完整技术图纸的情况下,仅用57天攻克了螺旋伞齿轮、分配式油泵等核心部件。试制成功首台“红河”牌35型拖拉机试制成功,经改进后功率提升至37马力,定名为丰收-37型。拖拉机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水平。[1]

(拖拉机)

万家牌缝纫机:柳州拖拉机厂于1980年第四季度研制成功万家牌缝纫机,1981年正式投放市场,迅速受到消费者欢迎。具有多功能性、质量可靠等特点,能完成车缝、锁边、绣花、钉扣眼等多种缝纫操作,用户反馈其耐用性强,部分产品至今仍能正常使用。品牌标识:早期使用“W”标识(与万家牌缝纫机同名),后来五菱汽车沿用类似设计。[1]

1982-1989年生产的万家牌缝纫机)

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19829月,广西政府决定柳州拖拉机厂转产微型汽车,1983年国家将其列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19821月,工厂通过手工敲打和靠模方法试制出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实现微车制造零的突破。LZ110基于日本三菱Minicab L100的技术许可生产,通过测绘和改进适配中国市场需求,提供货车和厢式车版本,车身结构简单实用,适合农村和城市短途运输。1984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后,首批2300辆投放市场并迅速售罄。1985年实际生产4224辆,远超原定3000辆目标。1990年,LZ110首次出口泰国,标志着五菱汽车走向国际市场。初期沿用“万家”缝纫机的“W”标识,1987年由设计师重新设计为五个菱形组成的“W”状标志,象征“起飞、奋飞”,并沿用至今。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的成功使柳州拖拉机厂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开启五菱品牌的微车时代。LZ110的改进型号(如LZ110VH厢式车)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为五菱后续车型(如五菱之光、宏光)的成功奠定基础。LZ110不仅是五菱品牌的首款车型,也是中国微型汽车工业早期发展的代表性产品,其经济耐用性深受用户认可,推动了五菱从农机企业向汽车制造商的转型。[1]

(微型货车LZ110)

柳州机械厂招待所

见证广西机械工业的崛起与变迁!

(原柳州机械厂招待所)

原柳州机械厂招待所位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内。整栋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造型采用苏式“工”字型建筑形式,南北两侧的房间围绕内天井回廊布置。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苏式建筑风格,外墙抹灰处理,两坡悬山顶的屋面用红瓦覆盖。始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柳州机械厂招待所,位于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内,是当时第九飞机修理厂(现为五菱柳机)的办公楼,1945年被日军炸弹焚毁,1948年柳州中国农业机械公司(现为五菱柳机)在原址重建为目前的规模。2018年被柳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柳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2]

柳州机械厂被誉为“广西机械工业的摇篮”,始建于1928年,由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筹建,初名“柳江机械厂”。1933年成功试制广西首辆木炭发动机汽车并获李宗仁题字表彰,1937年自行设计制造"朱荣章号"战斗机参与抗战,1952年定名柳州机械厂后转向内燃机专业生产,2006年改制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创造了广西机械工业史上多项第一。[3]

木炭发动机汽车:1931年中国第一辆木炭车诞生,让新桂系领导者看到了以木炭代替石油的新路。19331127日,汤仲明受邀来到柳州机械厂,帮助制造木炭汽车,近一个月后,柳州机械厂终于造出两台木炭机,并装好一辆木炭车,这就是广西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辆木炭车,19331231日,这辆木炭车从柳州驶到南宁,李宗仁亲笔书写下“木炭车”三个大字贴在车头,还与白崇禧乘坐该车绕城巡行一周。[4]

(柳州工业博物馆里陈列的木炭车模型)

“朱荣章号”战斗机:1931年新桂系成立空军,1932年确定柳州为广西空军基地,柳机被扩建为飞机修理制造厂。1936年“六一”讨蒋运动后,蒋介石对广西实行物资管控,广西与西欧及日本的军火和飞机交易被堵死,飞机来源断绝,李宗仁、白崇禧萌生造飞机的念头,柳州机械厂承担起了试制战斗机的任务。朱荣章被任命为战斗机试制项目的负责人,1937年成功研制出 “朱荣章号”战斗机。[5]

(白崇禧和高级军官在“朱荣章号”前合影)

参考文献:

[1] 节选自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工业遗产申报书》

[2] 节选自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柳州索罗小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西工业遗产申报书》

[3] 节选自柳州机械厂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B3%E5%B7%9E%E6%9C%BA%E6%A2%B0%E5%8E%82/7646819#reference-3

[4] 节选自柳州市档案馆《奇特!一边做炸弹一边造车,广西各地开上柳州产的这种“神车”!》

http://lzdaj.yun.liuzhou.gov.cn/ztzl/jdbn/202208/t20220808_3113112.html

[5] 节选自柳州政协网-柳州文史《飞机曾有“柳州制造”》

http://lzzx.liuzhou.gov.cn/liuzhouwenshi/lzws_wsbj/201209/t20120913_55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