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人工智能+ 制造” 融合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2025-08-20 17:29   

柳州市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在“人工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强化顶层规划、聚力智能产品突破、拓展应用场景创新等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正逐步打造成为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产业集群创新基地。

顶层规划引领政策体系保驾护航

柳州高位推动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同时成立产业攻坚小组,实施“七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工作机制,全力推动60余个项目落地见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先后印发《柳州市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六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500亿元,成为全区首个出台“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的城市,为产业发展筑牢政策基石。

今年4月,柳州市召开人工智能(AI)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会,邀请众多国家级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搭建起跨领域、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同时,与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3个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37.7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智能产品突破产业根基不断夯实

今年1-7月,柳州人工智能产品产值达88.7亿元,其中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3.7%;智能网联汽车产值31.7亿元,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智能产品方面亮点纷呈,优必选柳州智慧工厂首台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S1下线并在东风柳汽投入使用;智拓科技光伏板安装机器人在中国安能集团光伏建设项目中成功应用;广西汽车集团智能移动储能充电车具备L4级智能驾驶功能,可实现“桩”找人及自动归巢补电。目前,柳州已逐步形成年产2万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生产能力,构建起覆盖六大系列50多种规格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和智能终端设备产业链集群。

在创新应用上,上汽通用五菱车联网大模型、柳工机械股份工程机械行业垂类模型等项目入选自治区榜单,一批“小而美”的模型实现行业应用,48项成果入选自治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名单。

应用场景拓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柳州积极树立标杆应用示范,编印《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收录55个优秀企业案例,涵盖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优化等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制造”应用柳州模式。

在深挖应用场景需求方面,柳州以建设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起点,力争年内改造200家企业;面向全国征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能力清单,并发布两批涉及工业制造的22个“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开放清单,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组织实施31个人工智能项目,其中9个获自治区资金支持。依托支柱产业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上汽通用五菱建成全球首个岛式精益智造工厂,柳工5G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且装载机作业效率提升30%。目前,全市拥有12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5家智能工厂、62家数字化车间,累计认定企业总数达149家,排名全区第一。

此外,优必选超级工厂加快建设,广西湃博特机器人签约落地,已签约落地18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总投资50亿元。柳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示中心正在建设中,将成为综合性赋能平台。

未来发力方向明确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从多方面入手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上,突破一批垂直领域模型、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产品、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在创新“人工智能+”场景方面,赋能产业升级,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平台,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此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实施“六百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柳州正以坚实的步伐,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