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抢滩发展全固态电池产业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25-11-24 12:10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技术正处于液态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迭代的关键期。而全固态电池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前夜”,以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广阔应用场景等优势,成为新一代技术竞争的焦点。据预判,2025—2028年固液电池将快速量产装车;2028—2030年全固态电池进入试产阶段,2030年后成本降至液态电池1.2倍以内,开启规模化应用,2030年全球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对柳州而言,抢滩全固态电池产业爆发期,有基础、有能力,若不提前谋划、主动卡位新赛道,现有液态电池产业链将面临换代风险;反之,有望实现换道超车,提升在全国新能源格局中的竞争力。

为助力柳州抢抓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窗口期,柳东分队实地走访了柳州瑞浦赛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等企业,认为柳州发展全固态电池产业有基础优势:一是产能基础扎实,拥有柳州国轩、瑞浦赛克、鹏辉能源等多家知名电池企业,已建成55.5GWh的电芯年产能。二是应用场景独特,新能源汽车(上通五)与工程机械(柳工)为全固态电池应用提供差异化试验场。三是企业布局积极,技术日趋成熟。国轩高科“金石电池”已亮相,瑞浦赛克开展半固态路试,鹏辉能源启动中试。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产业链条仍偏重于中游制造,在上游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高性能正负极)、核心装备领域存在短板;高端研发人才、创新平台相对缺乏;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策源地的联动有待加强。

为加快抢滩发展全固态电池产业爆发期,柳东分队经研究,提出以下思考:一是坚持战略引领,绘制全固态电池发展路线图。制定《柳州市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近、中、远期发展目标、重点技术路径和扶持政策。积极向自治区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支持柳州高新区规划建设“广西新能源产业生态培育中心”,集中资源,打造集聚效应。推动国轩、瑞浦赛克等扩能升级,加速布局固液、全固态电池产业,跻身成果产业化前沿。二是聚力研发转化,构筑固态电池技术高地。紧抓固态电池技术变革窗口期,推动创新资源向研发转化关键环节集聚,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中试孵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积极向自治区争取,设立自治区级固态电池科技专项,引导瑞浦赛克、国轩高科等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本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创建联合创新体,共同攻关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改性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基地,推动固态电池先进技术加快在柳落地转化。三是强化精准招商,补强固态电池产业链关键环节。上游材料与装备环节,重点对接江苏、上海等地在固态电解质材料(如江苏昆山的清陶能源)、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领域的新兴企业。依托广西铝资源优势,吸引电池精密结构件(壳体、盖板)企业来柳投资设厂。中游制造与协同环节,积极推动瑞浦赛克、柳州国轩、鹏辉能源等现有企业将其集团总部(青山实业、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的固态电池中试线或量产基地落户柳州。主动对接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已实现装车的领军企业,探讨合作建设西南地区生产基地或应用示范中心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