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委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我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目标落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促进柳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产值:1-6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20.9亿元,增长4.5%
工业投资:由于5000万以下工业投资统计方法变更,去年同期数据无法估算,上半年增速起伏较大。1-6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4%,比1-5月提高12.6个百分点,与1-3月、1-4月增速较为接近。自治区工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是全年同比增长6%。
节能降耗: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0.59%。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工业效益大幅提升
1-5月,全市规上工业利税同比增长36.6%,利润增长达64.7%。支柱产业中钢铁行业利润增长达到6.7倍,柳钢降本增效显著,利润增长7.5倍;机械行业利润增长近2倍,其中柳工集团猛增9.8倍。传统优势产业也竞相发力,实现利税方面,日化产业同比增长达5.9倍,建材产业增长38.4%,制药产业增长2.4%,食品产业增长20.1%。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汽车行业再推新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整车产销116.9万辆和115.9万辆,分别增长0.5%和1.3%,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尤其在竞争激烈的SUV市场,我市SUV车型增长达40%,上汽通用五菱单车价值由3万元提高到8万元;钢铁行业扭转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局面,1—6月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75.7亿元,增长8%,柳柳钢集团完成产值400.6亿元,增长12.7%;钢材产量624万吨,下降13.5%;机械行业深入实施二次创业,柳工股份产值、产量增速有所放缓,完成工业产值34.1亿元,增长52.5%;工程机械产量9506台,增长57.3%。
(三)新兴产业不断推进
新能源汽车:继我市第一款E100上市以来,景逸S50EV和M5EV也相继上市,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目前全新E200项目车身主线进入安装调试,而七座新能源MPV(S500EV)以及新能源轻型货车L2EV也即将面世。轨道交通:5月份我市与处于行业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单轨和APM车辆及系统设计、生产、集成与销售的专业公司——中车浦镇庞巴迪公司正式签订《轨道交通产业合作协议》暨产业链企业《投资协议》,我市轨道交通产业迈出里程碑式一步。装配式建筑:柳钢阳光钢结构有限公司装配式钢结构加工一期项目4月底正式投产,柳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一期PC生产基地已完成主体钢结构梁安装。工业设计: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品牌洛可可公司正式入驻北部生态新区,打造广西工业设计城,将成为行业风向标引领更多工业设计企业向我市聚集,同时广西科技大学与洛客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广西科技大学设计学院。
此外,日本川崎重工业集团与柳工集团、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与广汽集团成功签约开展工业机器人战略合作,特种钢产业园实现与东莞的7家特种钢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等。
(四)项目建设成效突显
加强百项重点项目动态管理,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或竣工,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列入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点工业项目21项,柳州菱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V6汽车发动机生产项目、上汽通用五菱CN180平台产品项目、柳州市强实科技有限公司矿渣综合利用二期工程等项目实现竣工,其中V6发动机项目填补了我市大功率发动机研发生产的空白。同时,东风柳汽商用车搬迁项目总装车间已试运行;上汽变速器公司的变速器生产线已进入样机试制、发动机生产线即将投产;玲珑轮胎二期项目预计7月投产;柳州瑞明汽车铝铸件项目计划9月建成投产;联合电子二期将在年底投产等。
(五)创新驱动不断增强
持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今年将新培育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6家。依靠科技进步,柳产汽车的品质和高性价比有口皆碑,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新车宝骏530第二个月即进入“万辆俱乐部”,位列SUV市场前十。柳工技术创新重大成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垂直举升装载机,已经完成1600小时工况适应性试验和7500小时可靠性试验,实现360度视野无死角操作,开创了行业先河。
(六)智能制造迈向深入
积极推动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实现重大装备、关键生产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我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57.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2.8%。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拥有各类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4500台,近两年都在以每年新增1000台以上的数量增长,机器人本体应用将进一步向智能制造转型,未来每年的智能制造投资可达2亿元。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示范性智能工厂,柳工股份、广汽集团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企业,东风柳汽、柳钢、柳工挖掘机、上通五、柳新汽车等5家企业上榜2018年首批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
(七)园区建设喜添力作
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德(柳州)工业园6月22日正式启动,将在柳东新区、北部生态新区形成一区两园、产业互补、联动发展的优势格局,重点引入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机器人、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推动本地企业与国内外智能工业领域的合作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架下促进中德两国在产业和经贸等领域互利共赢,全面推进柳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使中德(柳州)工业园成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八)“两创”工作加快推进
2018年上半年,我市小微企业新增就业5.4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64.58%;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950亿元,完成年度任务50.3%;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9280万元,已完成年度任务;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2633件,已完成年度任务,柳州市“两创”四项目标任务均已按进度完成。新增小微企业6593户,同比增长7.45%。截至2018年6月底,我市有各类双创基地237个。已有双创基地按级别分: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以上38个。按类别分: 众创空间6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创业创新基地43个,创业孵化基地55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4个。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增长,强化运行调控
狠抓经济运行调控,加强要素保障,今年产值力争突破5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做好全年目标任务分解落实,逐个、逐月分解制定各县区和重点企业任务目标,并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完善运行分析会机制,强化联系沟通统计部门,配合开展工业成本费用调查,推动企业上规入统,深挖潜力,加强监测,及时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强化统筹调控,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促转型,加快结构调整
1. 强化项目建设,促进换挡提速
一是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各层面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完善项目分工负责跟踪推进机制,成立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逐月定期跟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协调研究工作措施。同时优化项目审核备案,依托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实行项目网上备案,备案时间由原来的3天变为立即可办。
二是强化项目推进。今年我市共有10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四个一百”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有116个项目列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百项重点项目”。市工信委作为责任单位的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工业重大项目共21项,该批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约33亿元,1-6月累计完成投资18.37亿元,已完成投资计划的55.7%,其中新开工项目开工率75%,竣工项目竣工率完成46%。此外,推进13个重点产业项目在自治区60周年大庆之际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目前各项目进展均较顺利。
三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技改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帮助企业上报申请自治区技改资金项目34项,并初步安排市级资金支持项目41项。
2.推进支柱产业升级改造
汽车产业继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10延续去年良好势头,今年连续两月登顶国内SUV排行榜首,3月份全新SUV宝骏530一经上市即受市场热捧,单月销量突破1.5万辆,而令市场十分期待的新六座宝骏360也即将上市;东风柳汽上半年在北京车展发布首款智能社交SUV风行T5,向“智能化”、“网联化”迈进,并与腾讯合作布局“FutureLink3.0”车联网系统,全面启动3.0时代的转型。
机械产业深化二次创业,柳工集团H系列装载机、B系列滑移装载机、E系列挖掘机已换代上市,新产品正加快向智能化转型,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逐渐闯出一条新路。欧维姆公司制造的优质钢绞线拉索体系,用“柳州力量”助力世界第一高、第二大跨径的北盘江大桥斩获今年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金奖。
钢铁产业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绿色转型,柳钢集团跻身中国十大优秀钢铁企业品牌以及钢铁行业竞争力特强A级企业行列,品种钢比例超过63.5%,年均开发新产品20个以上。今年3月,广西首套无人化天车在柳钢冷轧板车间投入使用,标志着“柳钢智造”在工业智能化领域迈出领先一步。同时,加快制定出台《柳州市扶持废钢加工产业优惠政策实施方案》,加快我市金属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建设。
同时,继续推进汽车机械零部件再升级改造工程,六大零部件提升平台已全部确定今年重点计划,稳步实施供应商能力提升工作。
3.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编制《柳州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新能源汽车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互动模式,得到马凯副总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关于“柳州模式”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宝骏E100上市9个月,单车型销售1.8万辆,已成为汽车消费的新宠,而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宝骏E200将于今年9月投产。景逸S50EV和M5EV新能源汽车也成功上市,下半年将推出新能源MPV(S500EV)以及新能源轻型货车L2EV。 此外,广西汽车集团已获得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
——轨道交道
编制《智能交通产业园企业准入管理办法》,规范准入机制,促进入园企业有序发展,打造智能化产业园区;编制《柳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财政投入的拉动作用,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向集群化、专业化、优质化发展。目前,智能交通产业园开工建设,已布局8家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车辆造修基地、轨道梁厂建设顺利。今年我市与中车浦镇庞巴迪公司签订《合作投资协议》,我市轨道交通产业迈出十分重要一步。
——装配式建筑
印发了《柳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产业布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路径等。目前,柳钢阳光钢结构有限公司装配式钢结构加工项目一期已于4月底正式投产。广西建工轨道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柳州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已完成项目总平报审,一期PC生产基地已完成主体钢结构梁安装,将于9月份正式投产。
——工业设计
4月份,广西工业设计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中国工业设计龙头洛可可公司正式入驻北部生态新区,将力争打造最美工业设计城。目前“工业设计城”项目正在进行项目总平设计修改,已开展控地规划前期工作,北城集团正在与绿地集团、洛可可公司进行第二轮谈判。洛客城市设计中心项目合作协议书已通过市长办公会审核。目前正在筹备首届“中国—东盟工业设计与创新论坛”,组织召开了我市企业与洛客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设计创新座谈会。同时,《柳州市工业设计创新券管理办法》正在加快编制,将于10月份出台实施。
——智能电网
与南方电网合作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用电、电网监控、智能电网等装备,发展智能电网研发制造全产业链。
——工业机器人
目前已完成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体验中心、实训中心、实训室”以及“机器人自动焊接工艺及检测中心”、“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综合工作站”、“柳州FANUC机器人学院”等培训平台,开展了1500人次培训。同时,柳工集团引进日本川崎重工业集团,于6月5日成立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与广汽集团和柳职院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开发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广机器人智能技术应用,下步计划在柳举办“ABB机器人论坛”。
——新材料
铝产业: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与铝产业融合发展,柳州瑞明汽车发动机缸盖铝铸件项目、一阳科技铝合金轮毂智能生产线项目、奥兴变速器铝壳体等汽车铝零部件本地化项目落地实施。
不锈钢产业:在柳城县沙浦工业园建设2000亩特种钢产业园,目前已与东莞7家特种钢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意向总额2.1亿元。
铟产业:晶联光电公司建成年产60吨ITO靶材生产线,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高端ITO靶材生产最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靶材品质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成为我国ITO靶材国产化的领军企业。
石墨烯产业:编制完成并印发《柳州市石墨烯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柳工股份公司共建“石墨烯改性润滑剂标准研制与示范应用基地”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揭牌,柳工成为全国首家石墨烯润滑剂批量示范应用基地。
同时,着力推进七色珠光年产3万吨GMP珠光材料生产线、柳州银海铝交通运输材轻量化、金嗓子洛维生产基地、日田药业生产基地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4.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食品产业推进我市制糖业战略重组及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开展“对标定标追标”活动,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凤糖集团新建两条红糖生产线投产,同时推动凤糖集团重组建设先进的现代化大型糖厂,向制糖精深加工转型,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强化“网山”、“玉棠”等知名品牌;推进柳江穿山食品产业园、柳北白露食品产业化基地、融安高泽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集群,研究制定螺蛳粉企业上规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入园发展、利用工业扶持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改造升级等政策措施,已纳入全市文件正式印发。
纺织产业加强新宇、华晟、卓洋等纺织基地建设,促进茧丝绸深加工转型,推动柳北白露工业区打造中高端“广西(柳州)针织服装产业园”,目前一期53亩土地已完成入园评审并进入招拍挂,10月份可实现开工建设。
制药业加快实施柳城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灵芝产业园、圣特药业壮药生产基地、花红药业中药制剂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扩大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全国独家药业品种市场份额。
此外,推动两面针公司脱困转型发展,督促企业研究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对旗下各产业进行重新定位,促进回归日化及药业核心板块。加快推进柳化转型项目搬迁改造,加快粤港平安等危化品生产企业退城入园等。
(三)抓创新,促进提质增效
1.突出创新驱动
一是抓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今年以来组织上汽通用五菱等三家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已通过自治区评审并推荐至工信部;组织七色珠光等6家企业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推进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汽车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共建“同济大学柳州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抓创新项目建设。建立基金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储备库,并积极组织申报区市两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直接股权投资项目,今年我市5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第二批计划。同时,做好自治区、柳州市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推荐,目前我市5个项目获自治区475万元支持,21个项目进入市级专项评审。
三是抓工业质量管理。推动企业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质量及计量标杆。发动30多家工业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行动,大力开展QC小组质量管理活动,今年我市获全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400个,获奖数量居全区之首。年初,中国汽车行业参加2017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的唯一代表——上汽通用五菱《基于大数据的供应商协同发展管理项目》获“2017年度国际质量创新大赛”季军。
2.扎实推进“两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部门目标、县区目标的“双目标”责任分解机制,确保各项指标的落实。实行全市“两创”工作推进协调会、工作例会、工作简报、统计报表等制度,多维度合力推动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开展中期检查调研。从3月份起,按照国家“两创”示范工作要求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全面摸查各县区(开发区)“两创”工作开展情况,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完成“两创”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是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设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自治区级3家。开展市级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工作,目前已认定73家,完成任务目标的73%。同时,已开始发放2018年第一批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工作,首批服务券总额度250万元。
四是强化“两创”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两创”空间中,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41个;众创空间6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0个,创业创新基地44个,创业孵化基地55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商贸企业集聚区49个,微型企业孵化园200个。
五是加强融资帮扶。建立“两创”基金投资项目库,研究纳入项目库的申报要求。构建新型融资担保合作模式与风险分担机制,全面落实“4321”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目前已与12家银行签订“4321”政银担合作框架协议。
3.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研发。组织5家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目前柳工的“土方机械关键技术装备远程运维服务”项目获工信部公示;组织企业申报涵盖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自治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目前有10个项目入围;市级两化项目以智能制造、工业电商、平台建设为主要支持方向,有30个项目进入专家评审。
二是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升级。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持续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上半年组织东风柳汽、广汽集团、耐世特3家企业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家企业申报广西2017年度智能工厂项目。
三是做好引导服务。组织、指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开展规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评估诊断及对标引导。
4.推动绿色制造,夯实工业底色
一是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今年组织方盛车桥、五菱柳机动力申报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组织柳钢、上通五、玲珑轮胎、科路电子、七色珠光等企业申报自治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
二是加强节能统筹管理。制定2018年工业节能任务目标并分解下达,加强落实用能每月网上报送工作,强化节能目标考核,定期通报全市工业节能情况,对超耗能企业进行挂牌督办。今年柳州五菱工业汽车有限公司获得自治区“清洁生产企业”称号。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节能耗改造,组织企业申报区、市两级节能提升技改项目,截至目前已通过和待评审项目超过30个。
三是抓好节能监察验收。明确今年节能监察重点和目标任务,并印发工作计划。对钢铁、水泥等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等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对2017年申报的配电变压器、锅炉能效提升等项目开展核查验收。
四是打击取缔“地条钢”。上半年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专项督查行动,印发《柳州市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大排查工作行动方案》,加强取缔“地条钢”后续监管工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截至目前未发现相关违法行为。
(四)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
1-5月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5亿元,占全市规上产值的51.5%,园区经济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地位日益凸显。其中:柳城县工业区增速超过20%,柳东新区、融安县工业集中区、融水县工业集中区和三江县工业区等4个园区增速超10%。
1.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全市重点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项目55个,年内计划总投资15.7亿元。上半年一批标准厂房项目相继开工和基本建成,柳东新区标准厂房D区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北部生态新区创业园一期(智能标准厂房)开始动工,河西工业区的柳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园、鹿寨县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柳江县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标准厂房项目有序推进。各园区一批路网、水电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市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新兴工业区完成2条道路改扩建工程,鹿寨县完成新胜大道建设,鹿寨工业园二区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营,融安香杉产业园污水处理项目已完工等。二是加强入园管理。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企业入园联合评审项目1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4亿元,并组织落实标准厂房租赁补贴政策。三是落实园区工程项目目标责任制。根据《柳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各园区2018年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计划,我委牵头与园区、平台公司三方共同确定了今年各园区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安排。
2.突出工业招商
一是深化机制助推项目落地。落实全市工业招商一盘棋工作机制,完善工业招商考评办法,对各县(区)落实工业招商工作机制和招商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工业招商取得实效。今年截至目前,基本实现落地及签约项目近30个,计划总投资约56亿元,其中在中德智能工业发展论坛上总投资额35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二是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研究制定并印发《2018年工业招商工作方案》,提出年度工业招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并明确5大主攻方向,组建10个招商分队,明确各分队招商任务职责,分解各县区、园区、开发区目标任务。三是完善项目库建设。定期对接各县区、园区、开发区,加强跟进各小分队项目进展,对重点招商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工业招商组共管理项目56项,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四是加强交流推介。谋划我市中德产业园选址布局,协助举办中德智能工业发展论坛,组织了5家代表性企业参加论坛的现场产品展示和200名企业人员参会。完成编印《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2018)柳州工业招商宣传册工作,强化柳州工业整体宣传和推介。牵头赴河南安阳开展零部件基础配套体系招商,考察企业14家。此外,组织我市螺蛳粉龙头企业参加将于7月份在广东佛山市举行的第四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业对接活动。五是落实产业认定政策。今年上半年对2个项目组织进行产业认定,落实工业地价优惠政策。
3.推进企业搬迁改造
一是重启企业搬迁改造政策。目前,已编制完成《柳州市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第三次征求部门意见,下步将根据反馈意见尽快修订完善。二是有序推进电镀企业入园工作。6月份,广西唯一电镀集控区——鹿寨江口工业园正式开园,园区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推动市区现有80%的电镀生产企业入园生产,第二期争取实现市区电镀生产企业全部搬迁入园。目前已有12家电镀企业完成签约,5家企业正在开展环评等前期工作。同时,《柳州市推进电镀行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也正在抓紧修订完善中。三是协调企业搬迁有关工作。帮助有色冶炼协调原址土地上市、方盛实业土地收储、调研东化搬迁情况等问题。
(五)强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1.战略策动,明确着力方向
一是组织编制柳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现代中国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决定》和《行动计划》。当前柳州工业发展正处于提速发力、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不断增强我市工业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柳州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年初组织编制了柳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现代中国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决定》和《行动计划》,通过市委、市政府审核并于4月15日正式印发,确立了今后一段时期柳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思路、目标和路径等。
二是编制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方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支持柳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根据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重要相关批示及市政府指示精神,围绕国家创建示范区思路、要求,迅速组织启动《柳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4月26日《方案》经由自治区政府审定,已正式行文上报国务院。6月份我委随自治区费志荣副主席再次赴工信部汇报,争取工信部更大的支持和指导。
三是开展转型升级大讨论。文件印发后,及时组织各县区工业主管部门召开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研讨会,讨论我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思路方向,要求各县区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各项目标措施落实到位,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四是研究制定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政策措施。编制《加快打造万亿工业强市七条措施》,从资金基金扶持、技改补贴、创新型企业培育、两化深度融合、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政策支撑保障。
2.强化中小企业扶持
一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关注重点中小企业发展,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产值2001.0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中小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66.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32%,同比增长5.8%。
二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了融资产品梯次服务体系,对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帮助。今年以来,通过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共协调82家次企业获得政银信、助保贷、惠企贷、贷款应急周转服务等 ““四模式”政策性贷款共计4.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节约融资成本250万元。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效益提升人才培训计划。今年以来开展系列培训13期,中小企业管理人员1600多人次。
3.落实奖励扶持政策
落实工业表彰奖励,对2017年度237户作出较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园区)进行奖励,奖励金额2147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共帮助企业办理申报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各级专项扶持项目273项,包括帮助上汽通用菱申报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购车国家补贴清算4亿多元。
4.降低生产用电成本
组织我市工业园区10kV大工业企业和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企业申报电力市场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约1100万元。同时继续开展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用户的电力市场交易,截至5月份预计全年降低成本约1.75亿元。
5.开展服务企业活动
坚持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今年第届服务月活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动力” 主题,以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核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开展“市长企业接待日”活动,并加强“市长企业接待日”县区企业问题按季上报机制。
6.开展大调研大服务活动
在全市工信系统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大调研大服务工作,对全部规上企业实行包干精准服务,做到“一周一走访、半月一汇总、每月一研判”。同时,开展推动新时代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大讨论活动。
此外,积极配合开展“发现柳州工匠”活动,活动方案已正式印发,发动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弘扬工匠精神,表彰一批柳州工匠。加强安全生产保障,配合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我市民爆行业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动能增长不足。当前我市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钢铁、汽车等行业增长动力有所减弱,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短期内难以形成有力支撑和拉动。
(二)土地制约因素较大。成熟可用土地资源偏少,供地周期相对较长,对引入优质项目造成影响。柳东新区尚琴片区约80%涉及桂中监狱的土地一直未能签订征地协议,严重影响智能交通产业园建设。
(三)区域之间差距明显。县区方面仍延续去年县域发展较快、城区相对低迷的局面,5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合计产值增速预计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7个城区、开发区合计产值预计低于全市增速3个百分点,城区工业对全市工业发展贡献甚微。
(四)节能形势面临挑战。七大高耗能行业能耗“五增二降”,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体仍保持增长,1-4月虽然能耗增长势头逐月放缓,但仍居高不下。
(五)中美贸易战影响。中美贸易战对铝材行业影响明显,我市银海铝北美市场开拓计划严重受阻,原定今年的出口目标无法完成。虽然对我市钢材出口影响不大,但存在加剧钢价下跌风险。
五、下半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围绕稳增长,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倒排进度抓好目标分解落实,同时做好协调服务。继续深入落实降成本工作,及时收集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改进作风,主动深入企业,对企业在项目的申报、办理、审批等各方面做好服务。用好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两创”资金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做好推动企业上市引导服务工作。
(二)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联系机制、重点项目问题协调解决机制,邀请市领导参加重点工业项目开竣工仪式。选好项目、用好资金,并做好竣工项目的验收。
(三)实施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现有中小企业重组等方面开展精准招商。
(四)加强园区建设。学好用好有关园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责任制,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偿机制,重启企业搬迁改造政策。具备条件的园区,做好申报各类升级称号的申报工作,并提高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
(五)突出产业基金作用。加大产业基金扶持、撬动新兴产业发展力度,降低基金进入门槛,建立基金低成本退出机制。
(六)提升柳州工业软实力。贯彻、落实、执行好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汽车机械零部件再升级改造、机械工业二次创业、“两创”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的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促进提升发展软实力。
(七)推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编制万亿工业强市相关配套政策,指导县区、开发区制定落实万亿工业强市行动计划的方案,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形成打造万亿工业强市的有力支撑。
(八)弘扬柳州实体经济文化。一是改善营商环境。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办事流程、运行成本、工业营商文化等各种综合要素,打造柳州市优良的营商环境。二是表彰一批从事实体经济25年以上的企业和企业家,表彰一批坚持追求卓越,爱岗敬业、技术精湛、善于攻坚的工匠和技工。三是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在就医、子女就读等方面的宽松环境,为企业家、优秀人才开通必要的绿色通道,提升改善柳州工业的营商环境。
(联系人:陈运宝 联系电话:2827245;13507720109)
柳州市工信委
201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