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第11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来源: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2025-06-19 10:22   

刘克志等代表:

你们在柳州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第118号),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市数据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的建议

(一)加快出台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

一是市政府于202524日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柳政办〔20253号),明确柳州市将以“链式”转型为主体思路,推动汽车、机械、食品三个试点行业435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推出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企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二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于202535日联合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柳工信规〔20251号),专项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5亿元组成,其中对企业在试点期间数字化改造相关支出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助,对入选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的企业还将给予5万元的奖励。三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5月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管理办法》(柳工信规〔20252号)督促服务商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质优价优的服务,积极为企业培育一批“数转明白人”;即将印发《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项目的全流程管理。

(二)加快柳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市政府于202548日印发《柳州市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柳政规〔20253号),政策从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构建金融支撑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共18条措施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每年市级财政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资金,全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和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对数字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400万元激励,对达到一定门槛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

(三)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于2025325日印发《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柳工信通〔202522号),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5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挖掘50个以上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成2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培育1家有全国影响力的链主(龙头)企业,培育10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突破500亿元,努力将柳州打造成为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一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桂工信规范〔20244号)等文件精神,组织企业申报2025年自治区统筹支持工业振兴专项资金信息化相关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我市18家企业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资金支持1720万元,3家企业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项目资金支持340万元,3家企业获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项目资金支持150万元。二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25年自治区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树立典型标杆,根据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我市今年预计新增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智能工厂6家和数字化车间6家,累计总数将达149家,持续位居全区第一;对标GBT 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摸清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情况,下一步将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建议

(一)积极推行“链式”数字化转型

一是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牵引作用,柳州市第一批5家集成服务商中,昊菱科技、七识科技、龙行未来、车合互联4家属于汽车、机械行业的“链主”企业,新联北电在食品行业具有较多成功案例,熟悉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为探索“链式”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链主”企业将与供应链试点企业打通数据接口,实现数据要素共享,提升试点行业数字化产业链协同能力。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各集成服务商须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签订任务书,在改造数量、开展培训、打造产品等方面均作出指标要求,并且需要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案例打造、项目验收等全流程服务。三是为激励集成服务商加快推动链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完成目标任务的集成服务商,按每完成一家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给予0.5万元的奖励。

(二)市、县、服务商联动,合力推进转型

一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服务商共同组成政策宣讲团,各县区工信部门发动企业积极参与,举办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培训会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对接会,以及深入各县区举办了5场政策宣讲会,市、县、服务商联动形成合力,加快高质量完成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各项工作,共服务企业代表近600人次,下一步将定期举办专题线上直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二是面向汽车、机械、食品三个试点行业征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项目,项目通过验收后,对数字化水平测评达到二级、三级的企业将给予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补助,对达到四级的企业将给予50万元的补助,目前已收到近200家企业的预报名申请。三是推动各服务商加快为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改造,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评估诊断113家、完成改造5家。

(三)加快构建“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资源池

一是征集柳州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快轻准”产品,目前征集到产品107个,覆盖《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16个应用场景。二是聚焦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执行、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共性需求,加快研发一批泛用性强、模块化、订阅式的数字化转型产品;针对试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及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扩展性。三是鼓励“小快轻准”产品尽量实现套餐化,促进价格公开透明,确保企业能够快速、便捷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方案。

(四)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

一是鼓励“链主”企业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市本级财政将给予资金支持,并积极争取自治区级财政资金支持。二是以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已建成广西机械工业互联网平台、车合云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自治区级平台的优势,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三是加快推进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后将纵向与国家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平台数据互通,横向与试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互联,汇聚数字化服务商、数字化专家等各方资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的项目管理与项目验收等服务。

(五)充分发挥标识解析、“星火·链网”的作用

一是围绕充分发挥标识解析体系“多跨”能力,探索适配制造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柳州)平台已为87家企业提供服务,标识注册量2.51亿个,标识解析量4500万次,下一步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应用。二是持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采用“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共担共享原则,促进全社会广泛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不断降低应用边际成本,2025年将推动300家以上企业使用“星火·链网”应用。三是着力提升我市数据共享应用水平,持续推进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已汇聚各类数据目录3733条,汇聚数据量超过6.6亿条,数据调用累计超过4.4亿次,为我市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三、关于进一步健全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

20254月成立了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专班,专班组长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潘展东同志担任,专班内设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及资金保障组、公共服务组和行业指导组。每月听取各县区、工作组、服务商的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搭建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智库支撑体系

一是以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作开展政策宣贯、供需对接、数字化人才培训、智库咨询、项目验收等配套服务,将从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中安排200万元作为工作经费。二是组建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遴选出第一批37名既懂行业又懂数字技术的专家,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库支撑。

(三)构建服务商资源池,提升服务及运维能力

一是面向全国范围遴选出第一批柳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单位,其中集成服务商5家、产品服务商19家,共同为试点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质优价优的数字化服务。二是强化服务商管理,督促各服务商组建本地工作团队,积极宣传政策,动员中小企业参与试点,落实服务商“让一点”的产品价格原则,向试点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降低试点企业的投入成本,规范服务商行为,鼓励相互合作,避免相互拆台、恶性竞争等行为。

(四)征集优秀案例,拓展应用场景

一是编印《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汇聚55个优秀企业案例,收录人工智能在预测性维护与生产流程优化、数字孪生与仿真模拟、视觉识别与智能检测等场景应用,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参考书,为中小企业提供“看样学样”方案。发布《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批)》,共16个场景,涉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仓储配送等智能制造关键环节,搭建合作桥梁、激发创新活力。二是《2025年第一批广西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飞熊科技地质灾害危险预警、英腾教育考试宝典AI题库大模型等柳州市16个项目入选,入选总数全区第二;第二批推荐上报18项应用成果。此外,《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人工智能+制造”优秀案例集》收录我市16项案例,合计32项人工智能成果入选自治区名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人工智能+制造”应用柳州模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点、线、面结合,构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矩阵服务。一是多级联动,加强政策宣传,实现点对点指导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做好项目申报,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工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二是坚持“链式”转型的总体思路,督促各服务商、数字化促进中心按时完成评估诊断、转型改造、产品开发、案例打造、人才培训等目标任务,实现“改造一批、验收一批、兑现一批”,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率。三是持续健全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适时增补服务商资源池和专家库,汇集更多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贯彻落实《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我市汽车、钢铁、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抢抓时代红利,重塑产业竞争力。一是支持“链主”企业加快研发迭代一批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产品设计与性能预测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二是推动开发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终端软件,建立“通用大模型+工业软件”的新范式。三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一批大模型与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医疗器械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产品,打造柳州人工智能产业链。

(三)持续优化支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提升本地服务软硬件能力,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效支持体系。一是持续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成一批面向汽车、机械、食品等重点行业、企业的5G专网,建立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标识解析、“星火·链网”区块链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开展深度融合应用。二是持续吸纳、培育优质专业服务商参与企业数字化改造,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积极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场路演”、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星火·链网”应用推广、专家现场“会诊把脉”等各类行业交流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三是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加快推出柳州工业贷创新型融资担保产品,着力提升企业融资满足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支持。

                             柳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612

(公开选项:此件公开发布)

(承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黄威、韦颖昆,2831488